|
|
中小型模具企业网络化平台的现状与发展 |
日期:2014/12/18人气:2264 |
1 引言
进入21世纪,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拓展了制造业的深度和广度,Internet的出现及其日益广泛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同时也改变着企业组织管理方式。这些由Internet所带来的巨大变革,对当今的制造业产生极为深远地影响,使以满足全球化市场用户需求为核心的快速响应制造活动成为可能。以此为代表的网络化制造已经成为制造业中的一个新的分支,正在得到快速的发展。
作为以单件、小批量生产为主的模具企业,特别是占绝大部分的中小型模具企业,在人力、物力、资金方面都不如跨国集团和大型企业有优势,市场竞争处于劣势地位。网络化制造这种新的制造模式能使企业在不做大量投资的情况下,更好地参与竞争,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大背景下,基于现阶段中小型模具企业的信息化水平,选择恰当的网络化合作模式,搭建实用性好的网络制造平台,是我国模具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 网络化制造
网络化制造,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的迅猛发展,结合于传统制造业,又区别于传统制造、世的一门新的制造技术。一般而言,广义上指的是企业跨地域的协同设计、制造、信息共享、远程监控及企业与社会间物流供应、销售、服务等。狭义上指的是企业内部网络化,包括:管理部门(产、供、销、人力等)、设计部门(CAD、CAE、CAPP、CAM等)、生产部门(生产管理、生产监测、设备管理等),在企业内部通过实现信息流的共享,提升企业的制造能力。
同时,国内外学者也对网络化制造给出了相关概念和定义。杨叔子院士指出:“面对网络经济时代制造环境的变化,传统的组织结构相对固定、制造资源相对集中、以区域性经济环境为主导、以面向产品为特征的制造模式已与之不相适应,需要建立一种市场驱动的、具有快速响应机制的网络化制造模式,这将是当前乃至今后若干长的时期内制造业所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之一,是制造企业摆脱困境、赢得市场、掌握竞争主动权的关键。”
同济大学张曙教授提出了分散网络化制造的概念,指出“分散网络化制造的目标是利用不同地区的现有生产资源,把它们迅速组合成为一种没有围墙的、超越空间约束的、靠电子手段联系的、统一指挥的经营实体,以便快速推出高质量、低成本的新产品。”
重庆大学刘飞教授在第27届国际计算机和工业工程大会上提出了l区域性网络制造系统”的概念如下:“区域性网络制造系统是指在一定区域(如省、市、地、县)范围内,采甩官产学研的组织模式,在计算机网络(包括英特网和区域局域网)和数据库的支撑下,动态集成区域内的企业、高校、研究院所及其制造资源和科技资源,所形成的一个包括网络化的区域性制造信息系统、区域性制造资源系统、区域性虚拟仓库及其网络化的销售系统、网络化的产品协同开发系统、虚拟供应链及其网络化的供应系统等分系统和网络化的区域性技术支持中心及服务中心的、一个开放性的现代集成制造系统。”
国外关于“网络化制造”相关提法主要有“Networked Manufacturing、Extended Enterprise、e-manufacturing、e-factory”等,其中“e-manufacturing”是在相关文献中应用较多的提法,其定义为:“电子化制造是一个转换系统,它使能制造操作,以获得几乎零等待时问的性能,并通过基于Web和不受限制的电子信息技术(无线、Web等)实现与业务系统的协同。它在数据流(机床/过程层)、信息流(工厂与供应链系统层)、资金流(业务系统层)上集成信息与决策。”
综上所述,网络化制造作为制造业一种新的“制造”形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我国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今天,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目标。网络化制造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典型”代表,加快了信息化建设步伐。中小型模具企业网络化制造的实施,企业不仅能实现设计制造的一体化、无纸化以强企业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与经营管理业务的集成,而且带动企业产品开发、制造、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
|
下一页:人才和管理成为制约模具业发展的瓶颈 |
上一页:模具企业CRM系统的信息集成研究与功能设计 |
返回>> |
|
|